64 第 64 章_回到民国的外科大夫
笔趣阁 > 回到民国的外科大夫 > 64 第 64 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64 第 64 章

  小豆子,似乎是李纵云的小名,陈殊心里笑,这个小名还挺别致的,总比付旗那个狗剩儿什么的,要好多了。

  大约是人都睡了,村子里都黑漆漆的,过了一会儿屋子里面亮起了灯,出来一个庄稼汉子,他看起来认得李纵云,朝里面大喊:“娘,娘,小豆子看你来了,你快起来,你快起来啊!”

  李纵云穿着军装,那汉子呵呵直笑,摸、摸他袖子上金灿灿的将星:“小豆子,你真去当兵了,这衣裳真好看,精神呢!袖子上还有金子呢!”

  李纵云也笑笑,丝毫没有嫌弃他的意思,问:“阿婆呢,要是睡了,就不要打扰她,我们明天再说话就是了。这次开国大典,好容易有几天的空闲的。”

  那汉子摆手,袖子上还打着补丁:“不要紧,不要紧,我们乡下人就是睡得早,天一擦黑就睡了。点着灯,又要费油的。娘听见你回来,要是不叫她,非跟我急……”

  话还没说完,就见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摸着门出来:“哎呀,小豆子,小豆子你咋回来了呢?是不是他们又打你了?要是他们又打你,你别怕,就留在阿婆这儿,还能饿死吗?”

  李纵云拉着她的手,熟门熟路进去了:“阿婆,我都二十七,高高大大的谁还能打我,您放心。”

  这位老婆婆满头都是白发,手上粗糙得像树皮一样,她似乎有点糊涂了:“二十七,小豆子你怎么就二十七了,你不是才十二吗?你前些天不是挨了打,才跑回来的吗?你说你走路回来的,一双鞋都磨得稀烂,脚上直流血呢?”

  说着又要叫李纵云把鞋脱了,看看脚上好了没有:“让阿婆看看,你脚上还流血没有?以后他们要是再打你,你就给阿婆捎口信回来,这么远的路,你怎么走回来的?”

  那庄稼汉子,拿了碗,给李纵云和陈殊舀水,乡下人不讲究,也就是野坡上的野茶叶,采集来晒一晒,要喝的时候就丢几片进去:“娘,您又糊涂了,小豆子怎么还十二呢?”

  李纵云问:“这怎么回事儿?”

  庄稼汉子道:“没事,就是一会儿记得,一会儿不记得。我们上县医院去看了,大夫说年纪大了,记忆力……记忆力,反正就是记性不好了。可是,还能吃,每顿饭都要吃三碗大米饭呢,村长也说,能吃就没什么大问题。”

  陈殊听他们说话,没有插嘴。可是她走了几个小时的山路,渴坏了,端了那碗茶,茶水苦涩得不行,还不如不喝。

  李纵云虽然同他们说着话,但是瞧了陈殊的样子,把她那一碗茶水端起来,一口灌了,又把茶叶倒进自己那碗里边,对陈殊小声道:“那水缸里有凉水,是山泉水,不苦。”

  他们说着话,陈殊拿了空碗,走到水缸前,见那水缸里飘着许多不知名的细小杂屑飘絮,陈殊皱眉,心里建设:不干不净,吃了不得毛病。乡下地方就不要将就这么多了,这里人人都这么过的,人家没事儿,你就没事儿。

  心里建设了许久,又实在是太渴了,拿碗荡开那些渣子,舀了一小碗,尝了一口,果然是山泉水,甘甜凛冽,好像放了糖一样。

  他们那里说着说着,不知怎么的说到了陈殊

  老婆婆问李纵云:“小豆子,你都这年纪了,二十七了,咋还不成家呢?你长得这么俊,在乡下还怕娶不上媳妇儿?城里姑娘眼光高着呢,哪里看得上你?你放心,我们村儿里多的是姑娘,丫头片子不值什么钱,给上几块大洋就领回家去了,便宜得很。”

  陈殊笑,坐在李纵云身边,小声打趣他:“城里姑娘眼光高着呢,哪里看得上你?是吧,李参谋长!”

  李纵云瞪一眼陈殊,不理她,接着跟阿婆说话,意有所指:“不是,我……我已经有人了,阿婆。特意带回来给你看一看,她总说自己不了解我,活像我会骗她一样的。我十岁前都在这里生活,就带着她来看看,也看看您,您身体怎么样了?还好吗?”

  阿婆有点糊涂了,但是耳聪目明,瞥了眼陈殊:“喔,已经成家了,是这位姑娘吧!我就说小豆子你这样貌,怎么能娶不着媳妇儿呢?”又去拉陈殊的手,放在灯下瞧:“好好,长得俊,小手也嫩。不想你,小时候做惯了农活,等回去城里了,再怎么养,也养不回去了。”

  李纵云道:“阿婆说什么呢?要不是你在野地里捡到我,我早不在了,做些农活算什么?这是陈殊,趁着这次有些空,特地带来给阿婆看看。”

  李纵云这样说,陈殊便点点头:“阿婆,您好,我是陈殊!”

  那阿婆举了油灯,凑近了一点:“好好好,这脸蛋长得真俊,小豆子,配得上你了。”

  陈殊闹个大红脸,只好矜持的坐在一边,也不好说什么。

  说了会儿话,老人家撑不住困,要去睡了。那名庄稼汉子又要给陈殊李纵云安排房间,大概是早料到这里住不下,李纵云便没有带着付旗和小五上来,而是叫他们就在山脚下。他们在山上也不会呆多久,一天左右就回了,山脚下有汽车,他们两个在汽车里猫一晚上,或者去哪里借宿都是可以的。

  就这样,这个家里也腾不出多余的房间来。那名庄稼汉子把自己的房间让给李纵云和陈殊,一边抱了被子出来:“还好今天你嫂子今天回娘家去了,不然还真没地方住。虽然是六月了,但是山里天气凉,不盖被子是不行的。”

  李纵云接过被子:“勇子哥,你去哪儿谁啊?又去狗子家吗?”

  庄稼汉子锤了李纵云一拳:“还记得叫我哥呢?你就别管了,我自有地方睡觉。小时候我两羊圈里都住了几年了,现在总比那时候要好。阁楼里有张小床,我上去睡。”

  李纵云送了勇子出去,陈殊举着灯观察这个地方,这是一所木制的小屋子,大约是有很多年了,窗户都是纸糊的,已经大部分都破了,露出一个又一个的小窟窿。现在是夏天,风吹来只觉得凉爽,但是要是冬天,山里的冷风透过窟窿吹进来只怕冷得睡不着吧!

  透过窗户,外面廊下悬挂着一排金黄色的玉米,不知道是今年得还是去年的,四周的角落里到处都是蜘蛛网和灰尘。这家里一定还养了小动物,或者猪牛羊之类的,整间房子弥漫着不知名的动物粪便味道。大约是山里潮、湿,被子有一股子霉味儿。这个家里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也不为过得。

  陈殊坐在床、上发呆,过了会儿,李纵云用木盆端了一盆水进来:“发什么愣,赶紧洗了睡觉吧!”

  陈殊语气低沉:“你在这里生活了十年?婆婆是怎么捡到你的?你小时候一定过得很苦的。”

  李纵云把水放下,笑:“男人吃些苦怕什么?多吃点儿苦才好呢!”

  陈殊去拉他的手,手指之间有许多的老茧:“我上次就想,你就算当兵,做什么这么多老茧,原来你从小就生活在这里。这位婆婆人也很好,在野地里捡到你,自己家也不宽裕,还把你养到了十岁,真是了不起。”

  李纵云道:“阿婆是很了不起,她这辈子过得极不容易的。我十几岁的时候,在家里挨了打,受了委屈,跑回这里来,阿婆便叫我留下,说穷日子有穷日子的过法。后来去读书,便要寄钱给他们,阿婆却说这钱不是我自己的,是家里的钱,我这么做,那些人又有闲话说了,便说什么也不肯要我的钱。”

  陈殊心想,有意见的只怕是那位夫人,她那么刻薄,一准儿说闲话的。

  陈殊道:“阿婆是真的替你想,这次我们留点钱,不要让他们这么穷了。你看这房子,恐怕下一场大雨就得塌了。总之,很惨的!”

  陈殊从来没有这样直接目击过底层人民的生活,她从小在城里长大,所接触的最穷的也就是班里同学下了岗的父母。他们虽然日子不好过,但也吃的是馒头咸菜,白水面条,穿的也是旧衣服,可是补补丁的却很少。可是三顿的馒头咸菜,在这个时代,对于底层人民来说,不但不是苦日子,还是好日子,享福的日子呢。

  陈殊有些颓然,李纵云问:“怎么了?跟霜打了一样?我算什么吃苦,从军的时候,一个连队里,比我苦的人大有人在的。即便是十岁之前吃了些苦头,十岁后,被接回老宅子里,也是个享福的少爷呢?算什么吃苦?”

  陈殊摇摇头:“我只是在想,中国像这样的农民,大约有几亿人,这样大一个国家,只有少数的上层衣食无忧,纸迷金醉,绝大多数人都吃不饱穿不暖,偶尔有一场疾病,那便是灭顶之灾。贫富差距这样巨大,两个阶层便仿佛两个世界一样,可惜上层普遍没有意识到危机,也藐视农民,并不晓得他们有多么大的力量。”

  力量?李纵云虽然认为国家应该让每一位国民富足,但是受时代的局限,他也并不能相信这些农民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力量:“中国的农民大部分都是给地主打工,并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,而且每年的地租很高,足以达到收成的七层,远高于政府所规定的三成八。不过,在地方上,地主联合起来很叫人头疼,也只能慢慢来。”

  说到这里,陈殊叹气:“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心酸的历史,黑暗又压抑,即便是偶尔的精神闪耀,也只是如同流星一般划过历史的天空了,离真正的光荣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mu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mu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